首页

黑冰Sm

时间:2025-05-23 07:16:33 作者:中国央行将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浏览量:40279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徐婧)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间,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由2014年的3.7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

  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2023年,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下同)进出口占京津冀区域进出口的72.5%,较2014年增长42.9%,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85.1%。

  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综保区建设蹄疾步稳。2023年,京津冀区域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014年的2个增至11个,实现外贸进出口4513.3亿元,较2014年增长10.2倍,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的7.1%,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全国唯一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包含北京区域与河北区域),是京津冀培育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4月通关运营以来发展迅速,2023年进出口20.5亿元,同比增长471.8%。

  北京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天竺综保区进出口首次突破千亿。2023年,北京天竺综保区进出口1228.3亿元,较2014年增长3.8倍,首次突破千亿,获评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A类综保区,占京津冀区域11个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的27.2%,占比排名第1位,对京津冀综保区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23.6%。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跑出新速度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2023年,京津冀区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4716.3亿元,较2014年增长25.8%。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强劲,2021年至2023年分别出口129.7亿元、302.7亿元、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133.3%、37.1%,连续三年同比增长,在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中的占比连续提升。

  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创历史新高。2023年,北京地区进口高新技术产品3412.8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14年增长89%,占京津冀区域同类商品进口(下同)的72.4%,对京津冀同类商品进口增长的贡献度为166.1%。

  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新提高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口岸通关货畅其流。2023年,经京津冀三地口岸进出口货物3.0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28.3%。三地口岸合作持续加强,创新推出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口岸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北京地区首趟“本地报关、全国通关”的中欧班列开通,打通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新通道;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通关保通保畅机制,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百佳案例。

  北京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空港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2023年,经北京口岸进出口货物7013.3亿元,较2014年增长17.8%。北京空港口岸辐射京津冀三地作用加强,空运货物向北京口岸聚集明显。(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5月2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举行大马哈鱼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35万尾大马哈鱼苗被放流中俄界江黑龙江。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和市民、游客们将一袋袋鲜活的大马哈鱼苗倒入放流槽,活蹦乱跳的“鱼宝宝”乘着滑梯争相而下,成为这片水域的新“住客”。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贵阳10月17日电 (应腾 周燕玲)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廊桥保护现状调查组近日完成对铜仁市的调查测绘工作,这也意味着贵州全面完成廊桥现状调查工作。为了不让廊桥成“遗梦”,依托扎实的田野调查,贵州正着手建立集廊桥基础信息、测绘数据、影像资料全覆盖的“贵州廊桥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与廊桥相关的乡土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线路、防灾减灾等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撑。

习近平湖北行丨因聚而变 惟创则新——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自2023年中国入境游全面重启以来,潜在来华旅游需求显著提升。谷歌搜索数据显示,2023年海外民众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明显提高,超过2019年水平。伴随国际航线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游供应链持续修复以及目的地加大推广,2024年中国入境游的恢复前景较为乐观,外国人入境游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五成,港澳台入境游市场有望实现全面恢复。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在北京展出

花粉过敏为过敏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结膜的卡他性炎症,可伴有皮肤及其他器官的病变。

南部战区回应菲方组织所谓“联合空中巡逻”

通知指出,针对岁末年初安全风险特点,山西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遏大事故”,采取企业自查、结对帮扶、专家服务、精准执法、督导检查等方式,全方位排查整治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提高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